• 经前期综合征与抑郁的共发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08 浏览次数:892

    大部分处于生育年龄的女性在月经开始前会周期性出现不同程度的生理和心理等方面的不适症状🧙🏼‍♀️,这些症状在月经开始前一个周左右达到顶峰🤓,在月经来潮后好转或消失👨🏿‍🌾,当这种症状达到干扰日常生活的程度时就被称为经前期综合征(Premenstrual Syndrome, PMS)

    以往研究表明🎰,PMS与其他情绪障碍具有很高的共病性♨️,抑郁症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例如,在患有PMS的女性中,22%的女性同时患有重度抑郁症,另外有5.4%的女性表现出了轻度的抑郁症状。为期两年的一项纵向研究表明,患有PMS的女性发展成抑郁症的比例是健康女性的14倍🫅🏽。

    鉴于PMS和抑郁症的高度共病性👳🏽‍♂️,许多研究者认为PMS应该被视为抑郁症的一种变体。实证研究结果也表明🤌🏿,PMS和抑郁症之间共享了许多危险性因素,例如童年早期受到的虐待、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非适应性的情绪调节策略和异常的情绪反应、压力反应以及奖赏进程👷‍♂️。然而👩🏼‍💻♞,其他研究者则强调🔎🦁,尽管PMS和抑郁症之间有着许多相似之处,但PMS应该被视为一种独特的诊断实体而非抑郁症的一种变体,因为其最显著的特征是易怒和情绪不稳定,而不是抑郁的心境🏊🏽‍♂️。实证研究也发现,PMS女性和抑郁症患者在压力反应、奖赏进程上的异常存在不同之处🧑🏼‍🏫。

    基于以往研究的争议🤥,杏宇平台教育学一流学科“教育心理学”重点创新团队成员侯璐璐最近采用潜在剖面分析的方法(Latent profile analysis, LPA)对女大学生群体PMS和抑郁症状的共发性进行了探讨。

    结果表明👰🏻‍♀️,接受调查的701名女大学生可以分为低症状型(n = 401, 57.2%)👨🏿‍🦳、以PMS为主型(n = 79, 11.3%)、以抑郁为主型(n = 166, 23.7%)和高症状型(n = 55, 7.8%)四种潜在类别🏺。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进一步显示,年龄、首次月经体验以及人格因素可以预测潜在类别。

    以上结果表明🤜🏽,PMS是独立于抑郁的一种情绪障碍⏫,而非抑郁的一种变体。这种区分对于今后进一步阐明PMS发病机理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也有助于理解抑郁症的病理机制。该研究成果已在线发表于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 (5IF = 5.515, JCR Q1)。杏宇平台心理学系侯璐璐博士为论文的第一作者,南京大学心理学系周仁来教授为论文的通讯作者。


    论文信息:

    Hou, L., & Zhou, R. Patterns of premenstrual syndrome and depression symptoms in Chinese female university students: Results of a latent profile analysis. 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 293, 64-70.

    https://doi.org/10.1016/j.jad.2021.06.017


    版权所有:杏宇 - 代理加盟,共享红利!
    杏宇专业提供:杏宇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杏宇欢迎您。 杏宇官网xml地图
    杏宇 杏宇 杏宇 杏宇 杏宇 杏宇 杏宇 杏宇 杏宇 杏宇